您的位置 首页 > 半导体

半导体之后,VC集体入“天坑”

 

投资人必须认清现实——做VC投资,绝不是和投资炒股一个逻辑。

来源 |投资家

作者 |刘晓月

出品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小时候只知道元素周期表是用来做题的,背这些东西背的头疼,长到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值钱的玩意儿。

比如曾经挣扎在盈利点甚至是巨额亏损的锂矿企业,今年以来都赚的盆满钵满,采矿业的毛利率水平甚至超过了大多数高科技企业。

以天齐锂业为例,根据其7月14日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将达到96亿-116亿元,增长幅度为110.89倍至134.2倍。

是的,这增长率没有%,是超过了100倍的增长。

除了锂赛道上的企业之外,其他企业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头天,市值一哥被贝特瑞拿下,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碳纳米材料的新能源材料公司,当日总市值约911.2亿元,年内暴涨386%。

还有做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晶片的天科合达2019年5个多亿估值,2020年第估值就达到了54亿,暴涨近10倍。

01

新材料,站在了新风口

这一赛道抢眼的吸金能力,自然也吸引了诸多投资机构的目光。

据企名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2022年新材料赛道已披露国内融资事件389起,融资总额约合人民币500.83亿元。

此外,据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初至2022年7月末,已有超180个名称中含材料的专项基金完成备案,而在2011年至2015年合计仅成立21家。

在参与新材料投资的机构之中,不仅有深创投、红杉中国、IDG资本、达晨财智、高瓴创投、源码资本、松禾资本、峰瑞资本、啟赋资本等一众VC/PE机构,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小米等产业资本也非常活跃。

有正在加紧学习新材料的投资人表示,这年头投资人真是太难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两年研究的领域从新能源到新材料,从区块链到元宇宙,从半导体到web3,堪称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光现实世界要深耕,虚拟世界也要懂。

除了自己学习,机构们也在人才市场开启了抢人模式。

有百强房企CVC招聘新材料方向投资总经理,薪资给出了70到100万。

从整个人才市场来看,新材料人才也是供不应求。

据某猎头表示,现在材料学专业的本科生根本不愁工作,人均7-8个offer。

要知道,新材料专业长期以来可是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甚至有天坑专业之称——读书时课程枯燥难懂,毕业也没什么太多出路,薪资低、机会少、工作环境也算不上舒适。

因此,就连材料专业的学生也看不起自己的专业。

即使在一些985院校,学长学姐们也会主动提点后辈,要么早学编程,转行互联网;要么早准备考公,争取毕业上岸。

然而,天坑专业如今却一举逆袭,成为产业界和投资界疯抢的对象。

02

天坑专业是如何逆袭的?

那么我们要问了,为啥天坑专业会突然变成天选之子,成为市场上人人追捧的对象呢?

首先是由于产业价值链的变化——巨大的应用需求,带火了上游。

这些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迅猛发展,等到下游的应用端起来了之后,大家才发现上游存在重要缺口——供求关系紧张,价格高。

以新能源行业为例,就能鲜明地体现到这种来自上游的制约作用。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导致上游原材料产能无法及时跟上,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这一年里直线上扬,从2020年6月的44213元/吨涨到2022年6月的479527元/吨,价格在两年内暴涨了10倍。

碳酸锂价格的暴涨也让原材料企业实现了暴赚。

天齐锂业2021 年,公司营收为 76.63 亿元,同比增长 137%。2022 年 Q1 营业收入达 52.57 亿元,同比增长 481%。

但产业链上此消彼长,有人赚钱就有人掏钱。

与天齐锂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游宁德时代一季度净利润却是同比下降了23.62%。

由于宁德时代所生产的动力电池需要大量的锂,而供应商正是像天齐锂业这样的锂盐生产者。

根据券商研报显示,动力电池中正极材料差不多占据40%左右的成本,是最大一块成本来源。

在前段时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忍不住对上游开启了吐槽模式,上游原材料资本的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困扰。 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原材料以及负极的石油焦等上游材料均出现价格暴涨。

除了企业的利润追求之外,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关键技术与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正如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所言,现在是一代材料,一代产业。

新材料被称为工业之母,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工业革命。

不管是眼下最火的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还是传统的制造业,必须以它的发展作为基础。

当年韩国就是借由芯片存储材料的突破,一举实现了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龙头地位的超越,韩国的半导体产业由此成为产业升级成功的典型代表之一。

三星、LG等韩国电子企业崛起,而松下、索尼等日本企业则相对衰落。

在我国产业由做大向做强转变、频频被帝国主义国家卡脖子的情况下,材料等基础学科的意义骤然提升。

但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我国一些关键材料长期被国外垄断。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结果显示,有32%的关键材料尚属空白,52%依赖进口,主要依赖进口的材料除了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还有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

所以说,大国重器要握在自己手里,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强调关键材料不突破,先进制造就是空中楼阁。

没有质量过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进的设计和构想都难以实现。

借着国产替代的东风,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也比其他国家跑得更快,2011年我们的产值才0.8万亿,2019年已经激增到4.5万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1.2%。

根据工信部的预测,202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这也就意味未来五年仍然是两位数以上的年化增速。

03

靠投资人攒出来的项目没有竞争优势

总结一下,新材料产业绝对是一个未来前景无限的朝阳行业。

核心原因有三:

它实在是太重要。

它实在是太赚钱了。

以及我们实在是太缺了。

而长期的重要性,也直接决定了任务的艰巨性。

从研发到商品上市,新材料平均要耗时18年,甚至比新药研发平均12年的周期还要长出一半。

此外,即使付出了巨大的投入,也不一定就能见到相应的回报。

有些材料做了很多年就是不温不火,这就是赛道本身的问题——处于小众市场,没能找到下游的广阔应用空间。

历史不会重演,但是会换个马甲——半导体从天价到腰斩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前两年,在资本的追逐下,相当多半导体公司在成立一年就能有好几亿的估值了,再快速经过几轮融资后,估值就能暴涨至几十亿—。

做水泥、做饭店、做海鲜的公司都来做芯片了,半导体企业数量大增。

然而,在蜂拥而上的热潮之中,大量的人只盯着金钱涌动,却把硬核科技抛在脑后。

知名半导体分析师顾文军曾经叹息道,在半导体产业竞争的森林之中,国内有大象,也有狼、有狗,但更多的是兔子和蚂蚁。

但是,国际上竞争形势都是大象、狮子、老虎在竞争,并且在不停地的整合。

是泡沫,总有出清时刻。

时间来到今年,半导体新股大面积破发,创业公司主动下调估值,不乏知名投资机构追捧、自带独角兽光环的明星公司。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这些企业已经被投烂了。相当多半导体项目在这两年拿到的钱,已经透支了太多的、甚至未来都达不到的价值。

因此,面对新材料领域的投资热潮,我们必须要警惕之前新技术领域犯过的错。

某投资人已经直言——靠投资人攒出来的项目,很难有竞争优势。

那种一拥而上,把钱、资源导入,试图让企业变成独角兽的项目,很难在产业里有竞争优势。

新材料的投资,首先要看市场基础,只有有足够需求空间的材料才有投资价值。

松禾资本吴磊提出,如果聚焦到某个材料,市场规模至少几十亿以上,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个材料才有做的价值。

其次,要有工艺壁垒,公司才能维持比较高的利润空间、才能建立起护城河。

第三,要有人才、产业资源、资本等的整合能力。

毕竟板凳要坐十年冷,在创造奇迹之前需要先保证自己活下来。

无论如何,对于投资人而言,对于这种投资周期长,固定投入大、行业壁垒高的行业,绝不是像投简单的互联网应用,也绝不是按照传统的财务逻辑就能搞定的。

投资人必须认清现实——做VC投资,绝不是和投资炒股一个逻辑。

合 作 对 接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旗 下 媒 体